一个刚入门 *** 通信或直播的开发者,遇到的之一个问题常常是:
为什么视频这么糊?
一个视频文件一般涉及到三个参数:帧率、分辨率和码率。 这三个参数相互作用,最终感官体验就是清晰度和流畅度。
清晰度:决定你看到的画面是不是清晰的,是否模糊。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下方是两个直播视频,右侧视频清晰度不如左侧,脸部细节、颜色鲜艳程度都比左侧差。当然,右侧还出现了首帧出图慢、卡顿、绿屏等问题。
流畅度:决定你看到的连续画面是不是流畅的,会不会卡顿。
我们来看一个视频(见下方),这是同一个位置,四台手机同时进行视频通话,录制下来的画面。可以看到从左到右,流畅度在逐渐提高。最左侧的视频,有明显的卡顿,看多了人有眩晕感。最右侧的视频,最流畅。(视频由于上传微信被压缩,清晰度不佳)
是什么原因造成视频模糊和卡顿 ▼
帧率:每秒显示的图片数,影响画面流畅度。帧率越大,画面越流畅;帧率越小,画面越有跳动感,也就是卡。
由于人类眼睛的特殊生理结构,如果所看画面之帧率高于24的时候,就会认为是连贯的。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画面。
在显示“分辨率”不变的情况下,FPS越高,对显卡的处理能力要求越高。电脑中所显示的画面,都是由显卡来进行输出的,因此屏幕上每个像素的填充都得由显卡来进行计算、输出。
当画面的分辨率是1024×768时,画面的刷新率要达到24帧/秒,那么显卡在一秒钟内需要处理的像素量就达到了:
1024×768×24=18874368
如果要求画面的刷新率达到50帧/秒,则数据量一下子提升到了:
1024×768×50=39321600
FPS与分辨率、显卡处理能力的关系如下:
处理能力=分辨率×刷新率
所以,给定设备的,分辨率设置的过高,就会导致画面卡顿。
分辨率
单位英寸中所包含的像素点数,决定了位图图像细节的精细程度。
分辨率和图像的像素有直接关系。举个例子,一张分辨率为640 x 480的图片,那它的分辨率就达到了307200像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0万像素,而一张分辨率为1600 x 1200的图片,它的像素就是200万。
这是一张图片分辨率分别在1280×800和440x275下,大小差异。
调整到同样大小,视觉可见两者清晰度和颜色的差异。
码率
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取样率或者比特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但是文件体积与取样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更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
清晰度:为什么视频模糊▼
在给定的码率下,清晰度和分辨率有关系。如分辨率过低,则画面模糊,细节丢失;如分辨率过高,则失真明显。在分辨率够用的前提下,分辨率和清晰度成反比。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码率与清晰度成正比关系,码率越高,图像越清晰;码率越低,图像越不清晰。
声网的私有专利编解码能够在低码率下保证高清晰度,并且会根据 *** 状况,自动调节分辨率和码率,使编码器运行在更佳分辨率下。开发者也可以通过接口,选择清晰度优先还是流畅度优先。
所以,视频模糊的原因就是: *** 太差了。当然,首先得排除你本地设置的问题。
流畅度:为什么视频卡顿▼
丢包
在视频压缩的过程中, I帧是帧内图像数据压缩,是独立帧,视频序列中的之一个帧始终都是I帧。
在视频会议系统中,并不是每次都把完整的一幅幅图片发送到远端,而只是发送后一幅画面在前一幅画面基础上发生变化的部分。如果在 *** 状况不好的情况下,终端的接收远端或者发送给远程的画面就会有丢包而出现图像花屏、图像卡顿的现象。
在视频画面播放过程中,若I帧丢失了,则后面的P帧也就随着解不出来,就会出现视频画面黑屏的现象;若P帧丢失了,则视频画面会出现花屏、马赛克等现象。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不同码率和丢包率情况下,直播连麦场景的对比视频。之一排是主播端,第二排是连麦端。通过秒表可以直观的看到延时。通过地球仪的转动,可以看到卡顿情况。整体观看,可以看出清晰度的差异。
还可获得每月1万分钟的免费通话时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